粘箱机的发展现状
时间:2012-08-17 04:48:17,点击:0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食品、饮料、啤酒、服装、电子器材和医药等商品的运输,都离不开纸箱包装,由此促进了我国瓦楞纸箱生产的大发展,也带动了纸箱机械行业的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糊箱机的相继问世使传统、落后、低效率的人工糊箱生产形式逐渐为机械化生产所取代。糊箱机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纸箱粘合成型加工必不可少的机器,也是提高纸箱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设备。
全球亚洲、北美洲、欧洲三大区域瓦楞纸箱的产量差距不大。以前北美洲的产量在三大区域中长期遥遥领先,亚洲一直滞后,近年来北美洲纸箱产量在下降,而亚洲在不断上升,主要是中国的持续增长,这样一上一下,亚洲成为微弱的第一,这是暂时的,今后的三、五年差距拉大了,才能稳定下来。
我国瓦楞纸箱行业的发展速度更快,据统计:2003年中国瓦楞纸箱的销售达到158亿平方米,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我国瓦楞纸箱行业形成三大区域板块,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造成了各地瓦楞纸箱企业分布和发展的不均衡性,珠江三角洲和福建的一些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江浙一带,京津唐一带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三大区域的瓦楞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生产效益上都位居全国同行前列。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广东、福建板块,我国瓦楞纸箱行业发展最成熟的区域,尤其以广东较为明显。广东省是我国包装大省,其包装工业总产值一度在全国领先。广东的瓦楞纸箱行业在国内具有绝对优势主要得益于广东发达的经济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广东地处于中国的南大门,是中国华南地区的商贸中心,是国内家电和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最集中的地区,另外,香港市场的巨大需求也影响着整个广东地区,香港一端连接广东,一端连接国际市场,其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使整个华南地区均得到较大收益,有数字表明,目前广东省供香港的纸箱占全省总额的30%以上。
瓦楞纸箱的产量,在于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三大要素:产品总量,产品结构和产品出口量。产品总量是基础,但要看什么产品,凡是加工制造的产品,如轻工产品、家电产品、纺织产品等,都需要瓦楞纸箱。而矿物产品,机械产品,钢材产品,需要瓦楞纸箱很少。在需求瓦楞纸箱包装的产品中,还要看产品的出口比例。出口比例越大,纸箱的水平越高,效益越好。
发达国家早已淘汰了单机和单面机,取而代之的是联动生产线,而且,目前生产线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向高速、高效、宽幅、低耗、封闭无污染、计算机控制多功能方向发展,近几年我国纸箱企业不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生产规模都有了大幅提升。纸箱厂设备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印后工序特别是粘箱工序仍然比较落后,国内纸箱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纸箱厂普遍采用手工糊箱,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不稳定,经常出现开胶、溢胶等问题,国内有部分企业使用推折式的半自动粘箱机和全自动粘箱机,皆因前道模切工序等实际问题而使机械在使用中都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纸箱制造行业发展至今,自动化程度越高的设备,就越受到欢迎和重视。纸箱生产基本上都是大量生产,客户对交货时间和质量的要求日渐苛刻。现在市场上的糊箱机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半自动糊箱机,其结构简单,操作调整比较方便,机器可进行自动输纸,对多半成品纸箱的搭接部位进行自动刷胶,折叠粘合成型主要靠人工操作,其生产速度取决于生产员操作的熟练程度,该机用工人人数较多,一般单排收纸粘合成型需要三至六个人,但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人工的糊箱作业。而全自动粘箱机结构比较复杂,纸板的折叠粘合成型也全部可以机械完成,不仅生产速度比半自动的机器高,而且质量也比较稳定,适用于大批量纸箱、纸盒的自动粘合成型。
纸箱切割成型后,一般会经由折合或钉合后出货,若生产数量大,或许可用人工折合再上糊的方式。一旦订单的数量高达数千张或上万张,加入要靠“人工折合上糊”将会极其缺乏效率,因此设备供货商开发出了“半自动粘箱机”以人工折合再经由机械上糊边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半自动的选择,然而半自动的方法,受限于人工必须一张一张折合走纸,速度仅能达到40-50张/分,仍然不能满足现今时代的需求。
全自动粘箱机就是从纸板送入、折叠、涂胶、加压、整形、捆扎等工序全部由机械自动一次完成,它的特点就是节省人力、效率高,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基本上采用这种生产模式,而中国目前只是少数大型纸箱企业采用,它的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